今天是秋分节气,秋分是四季中重要的节气之一,”秋分的意思有二:
一是指日夜时间均等,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;
二是指气候由热转凉,秋分日居秋季九十天之中,平分了秋季。
农谚说: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,秋分之后气温下降很明显,凉风习习,秋多绵雨,所以,一定要做好养生工作,尤其是以下4个方面:
秋季要保养好脾胃,尤其是本身就脾胃虚寒的人。秋季水果种类繁多,吃多了这些寒凉的食物,可能造成脾胃功能下降,发生胃痛、呕吐、泄泻等症状。所以,秋天应该注意调整饮食,五谷杂粮、水果、蔬菜、肉类都要适当摄取,以保证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、矿物质、膳食纤维和水这七大营养素平衡摄入。另外,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,遵循早吃好,午吃饱,晚吃少的原则,适当调配。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,这样才能使肠胃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。
秋天多天气晴朗,应该多晒太阳。晒太阳可以让紫外线杀灭身体皮肤上的有害细菌,提高免疫力预防病菌感染。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,有90%的来自晒太阳。通过晒太阳,身体把维生素D3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,以促进对钙、磷的吸收,促进骨骼的更新,使人筋骨强健。人常说“热三冻九”,意思是农历八九月别急着加衣保暖,这样才可以锻炼出身体耐寒的能力。这其中的道理是,气温下降,而先不急着加衣服,人体体表温度就会慢一些上升,有助于毛孔闭合,有利于卫表的固涩和阳气的收敛。
若是身体虚弱的人,则不宜“秋冻”。因为这些人抵抗力差,寒气稍微强烈一点,身体反而更差。此外,老年人、婴幼儿也不能“秋冻”。年纪小的人,身体没有发育成熟,无力耐寒;而年纪大的人,身体已经衰老,免疫力差,千万不能强挺。平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,可促进体内阳气养成,达到养阳的目的。老年人可以做一些舒缓的运动,如:太极拳,散步等,能让身体的经络、气血活动起来,不断的调节脏腑,促进新陈代谢,在一定程度上,也能提升阳气。但注意运动量不宜太大,以防止汗出太过,阳气耗损。
子时是夜里23时至1时,是人体阴气最盛,阳气初生之时,此时应该睡觉,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发。午时是中午11时至1时,与子时正好相反,是人体阳气最盛,阴气初生,此时休息一下,有助于阴气的生长,保持阴阳平衡。